跳到主要內容區

特色課程

1.青聽文學

中文系結合跨領域生態議題,開設「青聽文學」課程,立足中山校園的山海環境,以「人文思辨」為核心,在課程中引入森林生態、海洋生態及環境社會學專家的專業知識, 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台灣在地相關議題,並訓練學生的思辨與表達能力,鼓勵透過創意提案,以自然為藍圖,譜寫屬於自己的生態故事,落實對在地人文與自然生態的關懷。

★新聞亮點:https://reurl.cc/qnWmzp


2.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

實際運用台灣閩南語的音字書寫來採錄、整理台灣民間文化及文學,使學生對於台灣閩南語文化與庶民思維,有更廣博的接觸與認識,並藉以實地觀察、親近在地民間文化,為在地民間文化與文學的承續盡一份心力。每授課學期設有教學主題,107108學期以高雄寺廟信仰為教學主題和社會實踐場域,藉此觀察民間信仰下的城市紋理、社區記憶、神(鬼)人互動,進而引導學生將在地記憶化為具體的創意實踐來回饋社區。

★新聞亮點:https://reurl.cc/jqAlDm


3.論語

中文系開設「論語」課程,除了授課教師課堂講授,也讓學生運用《論語》中的元素,分組設計桌遊。學生展現創意,共設計出「孔門之道」、「唯孔有聞—說儒們的故事」、「披著羊皮的論語」、「夫人不言,言必有詐」、「道中仁」、「修復大成殿」、「孔門最速配」、「修理仁」等8款各具特色與風格的桌遊作品。

★新聞亮點:https://reurl.cc/d14Vz6


4.孟子

中文系開設的「孟子」課程,授課教師表示孟子在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,為捍衛儒學價值,必須勇於表達自我,展露「說大人則藐之」的辯才與自信。而在當代,口語表達、行銷構想的能力也日益重要,故設計一場「孟子思想在當代」論壇,學生化身為「當代孟子」,以類似TED Talks的形式進行演講,以現代事例或情境闡發孟子的核心思想,藉此鍛鍊學生的「組織力」與「表達力」,並展現學習成果。

★新聞亮點:https://reurl.cc/WAKE4x


5.李白詩

中文系副教授鍾志偉以「古典文學的教學突圍:李白詩的知識轉譯與雜誌編寫」為主題,課程以多元評量取代傳統紙筆測驗,並且融入「以概念為本」之創造思考教學法,也就是具備知道、理解、會做等三維度能力。教學歷程上,仍須帶領學生精讀李白詩,探討李白家世生平、生命歷程、性格思想、文學觀念與詩歌風格,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運用類比思維,將李白詩進行文學轉譯,發掘現代意義。由於李白是享譽盛名的偉大詩人,存詩逾900首,涉及淑世、談仙、說道、飲酒、任俠、漫遊、交友、論詩、家庭、詠史及詠美人等類型,豐富素材足以編織多面向的李白。因此,通過全班分組,共同編輯一本主題多元的李白詩雜誌—《醉入李白》作為期末書寫成果,期中亦邀請業師,開設「雜誌編輯工作坊」,為學生建構編輯基本概念與方法,俾利於雜誌出刊。編輯李白詩雜誌,可以提升學生「知識力」、「閱讀力」、「變通力」、「溝通力」、「敘事力」,並檢視學生是否產生學習遷移,而利用雜誌特性包裝知識,其實也更懂得自我行銷,迎向未來職場挑戰,預期達到「品讀文學,包裝書寫,理解世界,行銷自己」之學習目的。

★新聞亮點:https://reurl.cc/V0b3an


6.杜甫詩

杜甫詩乃文學之經典,卡爾維諾(Italo Calvino,1923—1985)《為什麼讀經典》所說:「經典是從未對讀者窮盡其義的作品。」本課程先帶領同學細讀杜甫詩,從歷時性角度重現杜甫起伏不定的詩人生活,再循單元主題方式探討杜甫詩多元面向,旨在讓學生知悉杜甫一生境遇,並能品賞杜詩,並將以多元教學方法,引導學生親近杜詩,讓古典融入現代,文學走進生活。


7.地方敘事與數位遊戲設計

本課程藉由實際的走踏導覽、敘事編輯、遊戲製作,一方面帶領學生深入瞭解地方人文、思辨地方議題,一方面促進人文與資訊知能的跨域對話;希望藉此提升文學院學生的資訊素養,有助於未來職涯應用所需。本課程分四階段進行:
1)帶領學生實地走踏地方社區,藉由在地導覽蒐集故事資訊與素材;
2)學生在走踏導覽基礎之上,進行故事創思,並繪製主題地圖,編輯為完整的敘事性遊戲方案;
3)邀請資訊業師入班講授程式語言基礎概念與方法,並且教導如何使用數位遊戲製作系統;
4)學生小組合作運用程式工具將敘事性遊戲方案落實為數位遊戲。
 

★新聞亮點:https://reurl.cc/dVY7v6